序言
心理学知识不能直接拿来生搬硬套,给别人贴标签,要求别人怎么做,而是要深刻的理解心理学知识,在关于人和生活的哲学指导下,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进行个人实践提升自己,另外一个途径就是观察社会和人际现象,揣摩我们平常对于这些现象是怎么解释的,然后用所学心理学知识来尝试重新解读这些现象,看认识上的变化是否能带来情感和应对方式的变化,能否以更好的心情面对,用更好的方式来应对,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处理得更好,活得更幸福。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准备收集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用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理论进行剖析,分享给大家,共同交流进步。
一、和动机分析有关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大家都是心理学家,都要分析他人言行之后的动机,我们应该听过这样一句话“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并不相信别人所说的话,还要观察他人的行为,看他说的和他做的是否一致。仅仅做到这一步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在人际交往的当下分析别人的动机,看别人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是否一致,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时候我们很多时候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的话和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并不一致,有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内心是怎么想的,有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只是感到不舒服。要分析这种现象,需要做哪些工作和思考?
我想有这个几个工作要做,第一个是观察现象确定这些现象发生的情境,就是什么情境下会发生这种现象,然后进行分类,第二点是初步确定这么做有没有意义,只有有意义才值得继续向下探究。第三点就是我们在观察时会发现一些互相关联的现象,那么把重点先放在自己要研究的主要现象上,这个点研究的差不多了再研究相关现象,要不然各种相关现象搅在一起就很难深入下去,第四点就是分析之后对于这种现象看法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上有没有变化,应对方式是否可以改变能够把事情处理得更好。
以前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但是真正这么坐下来认真梳理是第一次,先讲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作为开始,比如说我让弟弟或孩子把某个家务干一下,是为了锻炼他们,因为我们除了工作还要生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他们是否愿意干,能不能支的动?在这个问题上我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很重要,我平时如果很勤快下班经常干家务,那么有可能容易说动他们干,如果我平时下班之后很懒不干家务可能就说不动他们,原因很简单,我自己没有做好榜样没有进行身教,那么我说的话就很难让人信服,他们心里会不服气觉得我懒得不干还要使唤他们。
后来我再让家人干某个家务的时候会这样做,先判断一下自己当下想不想干,如果我当下想干愿意干我就直接让他们把这个事情干一下,如果我不想干就会换一种说法告诉他们自己因为某种原因不想干活,请他们帮助把这个家务干一下,这样根据自己的真实动机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来处理实际效果明显比以前会好一些,还有其他的一些注意点就是不要在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正在干自己想干的时候指使别人干活等等。
今天本来想举一个自己的生活事件进行剖析,但是生活事件略显复杂,而且分析起来比较耗时,就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分享一下,刚开始准备朝这个方向进行正式探索,经验不足欢迎大家提意见指点交流,不胜感激!